港人港事:瘋狂養樂多

北京新浪網 (2012-06-01 21:58)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友善列印

  文/ 新浪財經香港站站長彭琳

  由於內地網傳老牌乳酸菌飲料益力多(又名養樂多)有減肥、豐胸、抗癌等奇效,而人們又擔心不安全的內地奶粉原料,遊客及水貨商蜂擁香港搶購港版益力多,導致香港多個地區斷貨及漲價。從奶粉、醬油到飲料,“自由行”遊客搶購潮給香港帶來的“消費力”正在悄然變味,在一些商家眼中成為將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走私牟利的“新商機”。

  對內地人搶奶粉、搶醬油記憶猶新的香港人,最近又碰到一件令他們神經緊張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怪事──大批內地遊客、水貨商在香港各處搶購起老牌乳酸菌飲料“益力多”(內地又名養樂多)。

  益力多原名Yakult,來自日本,擁有80年歷史的老牌飲料,也是數十年來內地和香港都極普遍的乳酸飲料之一。“這次最初是新界北區斷貨情況比較嚴重”,益力多市場部負責人羅先生對新浪財經說,“現在九龍、港島區遊客或是水貨商比較集中地區的商舖、超市、藥店,都有斷貨現象。”據悉益力多全港每周供貨量為400-500萬支,有雜貨店負責人則透露,“水貨商一次‘掃貨’最少三四百支”。

  根據超市提供的價格信息,益力多價格直到今年3月仍大多以優惠價7.8-8港元一排(五支)出售。到了5月底,在尚未未斷貨的區域大型超市惠康售價則上漲到兩排19.9元,百佳每排10.9港元。

  令港人哭笑不得的是,這次“搶購潮”緣起內地網上關於益力多有“豐胸、抗癌”奇效的傳聞。記者在內地淘寶網上搜到超過300家“港版益力多”代購信息,售價在11-13元人民幣之間﹔有店家則表示因來貨緊張,每個賬戶每次僅限購10支。不少賣家都在網頁上提到益力多傳聞中的“奇效”,甚至煞有介事地給出如“益力多加綠茶減肥祕方”或“益力多加木瓜豐胸祕方”等做法。

  益力多在廣州、天津、上海均有設厂,內地供應量十分龐大。但由於人們對原料來自內地奶粉的疑慮,“港版”益力多異軍突起、驟然走俏。還有一名接触過不少水貨商的藥房老板直言:除了益力多,香港出產的維他奶等奶類產品都是內地水貨商的必買品。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食物供應大多依賴進口,並且主要依賴內地的城市。由於整體食品價格昂貴,“自由行”開通以來多年鮮有內地遊客在港購買食品帶回內地,更不必說搶購。這種情況的突然轉變從2008年開始──這一年,中國內地爆發了食品安全史上最令人們痛心的事件之一:多名嬰幼兒因食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腎結石。

  隨著人們的警惕性越來越高,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進入爆發期:瘦肉精豬肉、地溝油、漂白蔬菜、染色饅頭、毒膠囊……令人咋舌的事件層出不窮。越來越多人開始發現,2006年起建立了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對市場上所有食品均實施嚴密檢測的香港,突然成為這片大陸邊緣上,打著“放心食品”標誌的小小綠洲。

  去年初,香港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內地客奶粉搶購狂潮──全港四大超市美贊臣、美素等進口奶粉集團斷貨,部分雜貨店、藥房奶粉囤積居奇,提價40%以上,還有商舖每日、每人限購進口奶粉2-3罐。3月9日甚至發生了一起內地父母與香港父母在灣仔一家連鎖藥房排隊搶購奶粉沖突事件,5名男女互擲奶粉混戰並有人受傷,最後全部被警方拘捕。

  孩子的事永遠是最牽動人心的,就如同遇到“毒奶粉”的內地人一樣,見識過“奶粉荒”和寶寶被迫斷糧的香港人開始緊張了。隨後不時發生的小規模搶購醬油、搶購快餐面等事件,越來越讓香港人意識到這座城市的商品供應量相當有限,太禁不起內地同胞們的“搶”,斷貨和價格波動屢屢引發公眾的怨言。

  “不明白內地人在想什么……我兒子天天都喝益力多,現在這附近都買不到了,難道為了這個要專程跑到港島去嗎?”家住新界,家境並不寬裕的主婦徐太太為此相當煩惱。“搶奶粉就算是內地奶粉不安全,不喝益力多也無所謂,現在什么柴米油鹽都要跟我們搶,更不用說香港的樓價早被他們搶到貴得根本買不起了!”正在讀大學的Abby的回答則帶著一絲憤慨。

  香港人漸漸開始忘了,2003年以來“自由行”政策曾經如何備受歡迎,更是如何挽救了香港一蹶不振的經濟。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香港零售業銷售額由2005年全年2043.7億港元增加至2011年的4057.2億港元,短短六年內即翻了一番。2011年全年訪港旅客首次突破4000萬人次,為香港帶來的旅遊收益達到2500億港元,其中超過66%的旅客來自內地。

  自由行帶來的強勁消費,增加了香港零售、酒店、餐飲及航空業的就業機會,大大減少了香港的失業人數。即便在2008-2009全球經濟危機期間,香港的失業率最高僅在5%左右,此後長期維持在3-4%的極低水平。

  但是在几大服務業之外,多數香港普通市民卻衹感覺到“自由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過去僅熱衷于在香港購買電子產品、護膚品的內地遊客,目標正在向食品、日用品轉變,他們為香港帶來的“商機”也逐漸變味。在不少商家和水貨商眼中,這些“商機”變成了將受內地客青睞的生活必需品囤積居奇,甚至走私謀利。

  去年5月,香港廉政公署連續采取多項行動,在三家連鎖超市及健康護理專門店拘捕了18人,包括店舖經理、店員、水貨商等,懷疑他們涉及貪污受賄。而這一興師動眾的行動涉及的並非什么貴重商品,而是區區一兩百元一罐的嬰兒奶粉。

  不過除此之外,一向奉行自由市場主義的香港政府,並沒有太多的行動。

  港府前衛生福利局副局長、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員何永謙指出,香港政府的規划,應當盡早為“自由行”等政策帶來的兩地經濟關係轉變作好準備。例如興建專供“自由行”的大型商業區,在新界北區建設更多大型商場,以分流兩地的顧客等。

  在香港方面,要求政府直面自由行帶來的供求矛盾問題,打破不干預市場的舊思維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學者更呼吁,政府可以在供貨商調解貨源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協調商品供應,嚴厲打擊商舖的壟斷與囤積居奇行為。

  在內地方面,“搶購潮”的根源看起來更加難以消除──對於食品安全問題的普遍性恐懼,在監控制度進化得更透明、更完善之前,總像是懸在每個人頭頂上,若隱若現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過在另一種情況下,由於謠傳與無知而引發的搶購潮,則有賴于人們更理性的分析。例如,去年日本大地震後,“碘鹽可抗輻射”的傳言引發的食鹽搶購潮,就在專家的解釋和澄清下迅速平息下來。

  益力多的“抗癌、豐胸功效”,同樣也是毫無根據的謠傳。香港本地營養學家及消費者委員會早已指出,益力多不但沒有豐胸效果,而且含糖量極高,喝一瓶就等於吃三顆方糖,大有增肥效果。“抗癌”的說法則來自益力多公司同時生產抗癌藥的傳聞,公司對此澄清,雖然的確有生產醫用抗癌藥物,但完全屬於另一條生產線,也與益力多所含的益生菌無關。 

 甚至人們對於內地和港產奶制品的“精明”選擇,事實上也未必像看起來那么精明。“並不是所有奶粉都符合製造飲料乳酸菌的指標,益力多在內地和香港都采用澳洲和紐西蘭奶粉,根本沒有內地奶源”,益力多公司的羅先生笑言,“所以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廣州還是上海天津,益力多的成分其實都是一樣的。”



詳全文 港人港事:瘋狂養樂多-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